人力资源的多样性将成为新常态。
时间:2021-06-05查看次数: 833过去,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,真正的工业化快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。目前来说中国的产业结构还是以农业和第二产业为主,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并不发达,人力资源的多样性特征并不突出。但在经济新常态下的未来,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、改革和开放国策的不断深入和扩大,未来一段时间,中国的人力资源将呈现多样性。
首先,在劳动力结构中,知识型员工占比越来越大
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,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,201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达到了749万。
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方式方法与传统员工有很大不同,他们受到系统的教育和训练,知识丰富、观念新颖、学习能力强、视野广阔、成就欲望强烈,追求存在感和成长感是他们的优势,但价值观多元、藐视权威、自负清高、自我陶醉、特立独行也是他们的重要特征。
企业中知识工作占比越来越大,因此,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,管理好知识型员工是他们转型中面临的[敏感词]挑战。因为他们过去习惯于管理同质性较高的群体,特别以管理体力劳动为主的蓝领是他们的擅长领域。
其次,新生代员工成为职场主力
当80后进入职场的时候,人们就惊呼大不一样,现在随着90后逐渐成为职场大军,人们直接用“看不懂”来表达困惑。“新生代员工”也成为当前媒体和研究者的热点。新生代员工由于生长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,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准则,这些方式和准则与传统的差异较大,有些甚至是相对立的。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挑战。
现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基本上是基于60、70代员工的特点而设立的,而60、70代人才趋同性较高,尤其是在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方面共同点多,差异性相对较小。而新生代员工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代际之间,就是在新生代群体内部,个体差异性也越来越大。求新、求异、求奇、彰显个性和特点是新生代明显的特征,新生代之间的差异点多,范围广,差异的尺度大,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就是典型的写照。
第三,国际化员工管理成为常态。
在开放的大趋势下,特别是亚太自由贸易区的推进,以及中国政府“一带一路”战略的实施,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将明显加快。国际化不再是少数大企业的事,即使不在海外投资或设厂,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也要走出国门,中国企业在国外的公司或者办事处有本地化的员工。而且随着开放的扩大,一批外国人进入到中国来,在中国本土的企业工作。另外,每年还有大量海外留学人员归来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他们也是国际化的员工。很显然,中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做好管理国际化员工的准备。
人力资源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,也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,反过来也支持了社会生产的发展。自工业革命以来,技术革命、产业革命频繁爆发,随着生产方式的变革,生产工具技术含量和科技含量的提升,对劳动者知识、技能、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,越来越细分,对人才的分类也会越来越细。企业组织发展呈现出多样化、集团化、全球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,因此,企业的发展也需要多样性的人才。同时,组织管理方式变革,扁平化,一线化(让“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”),小型团队化(阿米巴模式),更需要有多样性的人力资源支撑。
摘自《全面人才管理》
扫一扫二维码